说到海绵城市,就不得不提起广州市先后印发了《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广州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指标分类指引(试行)》等60余项制度和技术文件,并修编了规范性文件《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逐步形成了以“四图三表”“分类管控指引”等为核心要件的全流程管控体系。海绵城市透水性人行道路面也是有建设的标准的,虽然说绿道不都是人行道,问题是在广州建设的绿道都达到了3500KM,其中的人行道只会更多。
海绵城市透水性人行道路面的原材料--透水混凝土也被称为生态透水地坪,透水混凝土,无砂混凝土等,是采用海绵城市透水地坪材料摊铺而成的路面。海绵城市透水混凝土道路具有比传统混凝土更高可持续发展和美观性,能满足结构物力学性能、使用功能以及使用年限的要求,具有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减轻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负荷,实现非再生型资源可循环性使用,为人类构筑温和、舒适、便捷、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
建设海绵城市,广州非常注重规划引领,构建了“(1+12+N)+X+Y”的规划体系。广州市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实现了多维度、多层次、多专业的全方位融合衔接,不但有市、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重点片区详细性控制规划(1+12+N),生态系统规划(X)与水系统规划(Y)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三者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就如海绵城市透水性人行道路面也不是孤单的,它算是城市碧道和绿道的结合,闲时是市民们的健身娱乐场所,忙时是雨水的收集过滤器。
用海绵城市透水混凝土铺装道路能够使雨水迅速渗入地表,有效地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城市自然水系不受破坏,具有很强的环保价值。同时,它解决了普通路面容易积水的问题,提高行走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